2025年2月22-23日,由香港漁民團體聯會贊助本校10名學生於參加兩天一夜漁農業創新科技交流團。是次活動將由榮譽團長 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JP、團長霍啟剛JP及副團長陳博智JP帶領,隨團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漁業及海洋護理) 朱振華博士及多名大學生一同出發。
我們參觀了廣州市農業農村科學院南沙基地、明珠農業公園、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誠一水產養殖基地和南沙濕地公園。
在兩天一夜的交流團,同學認識到祖國漁農業的發展,體會到食物來之不易,是我國幾代人努力的成果。希望同學在交流團中有深刻的體驗,從祖國的漁農業發展中尋找機遇,未來投身高科技漁農業,為人民帶來豐碩的漁農產品。
本校參加煤氣公司綠火焰大使計劃,活動的目標是要提醒學生們保持對環境和可再生能源的關注,並鼓勵他們成為未來綠色能源界的領導者。同學除了獲得證書外,更可獲得一套限量版煤氣桌上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環保和新能源使用的知識。
學生更有機會到煤氣廠參觀,了解香港潔淨能源發展,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日期:2023年11月20日,22日、24日
各級項目包括智能垃圾桶、刹車系統、衛星天綫、泡泡笛子、潛望鏡、防盜地毯等等,當中同學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STEAM原素解難,分享創作方法及展示作品,體現了自主學習精神。
為積極推動 STEAM 教育,本校自2017年起參與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 (Robot in STEM),與參與學校共同建立「專業STEM交流網絡」,透過機械人活動促進高小 STEAM 教育。而各成員學校均積極參與國際性的編程機械人活動(香港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對機械製作及程式編寫有豐富經驗。在此計劃中,各網絡學校會共同設計製作機械人的教材,互相分享成功的經驗,優化現有課程,發展校本STEAM教育的教學單元。 本校學生透過動手實踐製作機械人及參加比賽,提升學習科學、科技及數學的效能,然後結合電腦編程技術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年度,每級高小學生於常識課堂分別製作兩款機械人,包括「力王機械人」、「格鬥機械人」、「趕羊機械人」、和「蹦跳機械人」等。學生親自試用五金工具及零件進行製作,比單從書本上更能提升學習興趣。此外,在過程中,學生未必一下子便能成功,但經教師的鼓勵、同學間的合作及他們自己不斷的努力嘗試,就能訓練他們的堅毅精神和協作、解難能力。完成製作後,學生更有機會参與聯校機械人比賽,進一步研究機械人效能的提升。 在教師培訓方面,教師亦透過製作機械人工作坊和研討會,提升教師創作機械人的能力。
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各校能建立一個專業的STEM交流網絡,藉此提升香港整體的STEM發展。作為此計劃的其中一間參與學校,本校早年受惠於其他先導學校的指導,在本校老師不斷累積經驗之下,現在本校已轉變為指導學校的角色,協助帶領新加入計劃的學校推行 STEAM 課程。本校STEAM組教師曾到新加入計劃的學校提供課堂支援,並與他們分享本校推行 STEM教學的經驗。


支援計劃
QTN計劃(Robot in STEM)網絡學校執委會核心成員。

支援計劃
QTN計劃(Robot in STEM)網絡學校成立典禮大合照。

支援計劃
同學們向梁校長講解機械人拳擊表演的操作細節。

支援計劃
五所網絡學校進行首次聯校集體備課。

力王機械人
學生先認識齒輪箱的轉動原理,然後製作一個能前進20厘米及拉動另一機械人的力王機械人。

力王機械人
成功完成製作,同學很有滿足感!

力王機械人
讓我們一起測試機械人的效能吧!

趕羊機械人
學生先認識齒輪箱及線控器的相關知識,然後製作一個能要於指定時間內把球送進指定區域的趕羊機械人。
趕羊機械人
我們開始進行測試!
趕羊機械人
同學們都期待成功的瞬間!
趕羊機械人

蹦跳機械人
學生先認識高中低齒輪箱和齒輪比的相關知識,然後製作一個能最短時間完成2米競跑的蹦跳機械人。過程中學生需運用回收的舊膠水樽作測試配件,藉此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蹦跳機械人

蹦跳機械人
齊來活動室測試這個機械人可跑多遠吧!
本校為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設立QTN課堂。學生需先完成理論課,了解齒輪箱的動力原理和學習裝鉗齒輪箱,然後完成拼砌機械人,並用拼砌完成的機械人進行活動或比賽。

課堂內容及成品
老師解釋機械人的構造,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
課堂內容及成品
老師解釋機械人的構造,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
課堂內容及成品
同學初學運用工具,未必能得心應手,但兩個人合作便能解決問題。

格鬥機械人
機械人及操控者都急不及待要一展身手了。
格鬥機械人
如果一人未能成功的話,我們便二人一起做!
格鬥機械人
看我集中精神地把線駁上。
課堂內容及成品
同學對組裝機械人都樂在其中,全力以赴。

課堂內容及成品

課堂內容及成品
同學對組裝機械人都樂在其中,全力以赴。

課堂內容及成品
同學對組裝機械人都樂在其中,全力以赴。
































